学院风、运动潮 个性、新潮成新时期校服特征符号
北大附小河南分校的校服走的也是“运动派”
郑州47中的校服由学生自己设计、
记者 贺笑天 刘瑶 文 首席记者 陈晓东 摄影
核心提示学生时代,校服、校徽是学校的标志,更是学校的文化和内涵。如今,“米桶”式校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校服标签则是“个性”、“耐看”、“新潮”、“时尚”等。您有哪些回忆与校服相关?学生该不该穿校服?都来跟我们喷喷吧!
【两所学校的选择】
校服挑哪款家长说了算
学校名称:省第二实验中学校服样式:英伦学院范儿
“呀,还是你们学校的校服好看!”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二实验”)8年级一位学生家长王先生说,每到亲朋聚会时,女儿总能从同龄孩子口中听到这样的赞美,这都要归功于学校那套“英伦范儿”的校服。
而8年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翟女士则兴高采烈地告诉大河报记者,今年4月,女儿以个人而非学校身份去上海参加笛子比赛,专门选了正装制式校服作为比赛服,“她自己挑的,说很喜欢校服。结果被上海音乐学院的校领导看见了,还专门问她是哪个学校的呢!”
赢得家长心的,不只是校服的款式深受孩子喜爱,还有校服选定过程的“程序合法”。
“是家委会开会选定的样式,大家都同意才能最后定。”翟女士说。
“虽然我不是家委会的,但是我记得学校给每个家长都发了一个意见征集单,上面印着全套校服每件的上身效果和价钱。之前,学校还专门做了一个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每个月在孩子着装上的投入有多少。”王先生说。
“只有充分和家长沟通好,校服才能让大家满意。”二实验学生处一位老师说,“专门让校服厂家来给家委会做说明,提供公司资质、质检报告等,还要展示样品,等家委会确定款式后,再让学生模特穿上样衣去每个班展示,征求全体学生意见。最后一步,是自愿,如果不想要校服,学校不强迫。”
学生动手设计我的校服我做主
学校名称:郑州47中校服样式:运动活泼范儿
走在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中部(以下简称47中)的校园里,随处都可见到身着绿色翻领POLO衫式校服的高一新生,孩子们都把这套校服亲切地称为“小白菜”。在前几天的开学典礼上,他们才知道,校服的设计师是高二年级的学长王克。
这源于今年4月中旬学校举办的校服设计大赛,王克正是比赛的胜出者。“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周时间,就交上了百余套设计方案。”47中团委书记李学海说,当时学生设计的有英伦风格的夏装,立领的中山装,也不乏港台风格的休闲西服和活泼可爱的条格衬衣,“经过初选后,校园里展出了前10名的作品,让师生在课间休息时投票,从中挑出最喜欢的一套方案”。
在李学海看来,校服不仅仅是符号,更代表一所学校的文化和内涵,穿上校服学生就有了身份,也会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穿校服,也减轻了家庭负担,避免攀比心理。”李学海说。
47中之所以舍弃“制服”选择运动服,则是考虑到制服的造价和繁琐的量衣裁衣过程,“制服对身材要求也高,学生经常运动,运动服更适合他们”。
提到自己设计的衣服被学校选中成为学弟学妹的校服,47中高二中美班学生王克羞涩一笑,只用了“意外”和“惊喜”两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得知学校要举办校服设计大赛后,他趁着周末赶回老家,在哥哥的帮助下,“闭关”两天,拿出了四套校服设计方案。他说,他不懂设计,但对校服有自己的想法。王克设计的这套校服是高一新生的“福利”,身为设计者,没能穿上自己设计的校服,王克稍有点遗憾,不过他打算购买一件,“毕业后留个纪念”。
【一所学校的记忆】
我们来自不同年代校服都叫“八中”
三个出生于不同年代、却恰巧就读于同一所初中的人,各自有着怎样的校服记忆呢?是爱不释手,还是丑到不愿再提?你的青葱时光里,校服又是什么样?
●70后:惊艳时光的一抹淡青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郑州市民范懿来说,他的校园回忆里并没有太多校服的影子,“不过我一直记得这辈子唯一的一套校服,是我1986年到1989年之间在郑州八中上学时发的。”范懿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学生衣服款式千篇一律,颜色多为黑灰蓝绿。八中的校服显得格外出挑。“淡青色套装,笔挺又贴身,还是小立领的,你能想到的所有的赞美词都可以给它。”范懿补充道,“因为它是我第一身校服,而且来自郑州八中,每次穿着笔挺的校服背着书包走在上学路上,听到路人说‘这孩子是八中的’,就感觉特骄傲。”
●80后:相见不如怀念
“我那会儿校服丑爆了,根本不想穿。”说起校服,80后姑娘黄晓楠撇了撇嘴。
黄晓楠也是郑州八中毕业的,“强制穿校服也是初中时”。她说,那套蓝色红白条的化纤运动服,每到周一升旗仪式,或者是站在门口“执勤”时,都必须要穿。
黄晓楠说,那时并不懂得校服所承载的含义,穿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那时的孩子们有了攀比和爱美的意识,渐渐开始穿名牌,追求个性,校服不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自然没人想要穿。”而今快到而立,黄晓楠突然开始怀念起校服的存在,“却再也没了穿的理由”。
●90后:同学,你校服呢
1993年出生的刘昊远也是郑州八中的一名毕业生。不过,他的整个初中时光却没有校服相伴。很奇怪,“我上初中时学校没有规定要穿统一校服,好像连校服都没有买,具体原因老师没讲过。”刘昊远说,他记得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穿过校服了,学生不愿意穿,家长不想花钱买,学校总被质疑校服购买发放环节中的利益分配,所以校服就在大家的众说纷纭、众口难调中离开了这一代人。
日本:可爱
俄罗斯:严格
美国:个性
英国:端庄
省实验中学的校服
【不同人群眼中的校服】
老师说,校服是学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师节当天,大河报记者前往多所中、小学,就“学生该不该穿校服”的话题随机询问了20位教师。受访教师均赞成学生穿校服。
一位小学老师说,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能彰显出小学生的气质修养和精神面貌。
一位中学老师表示,选择校服应当满足需求。比如,要有正装,升旗仪式、大型集会时穿。同时,学生平时的运动量大,所以合身的运动装也不能缺少。
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也明确表示,现在订校服,“家委会”会出面共同商议。据她了解,目前学校95%以上的家长都会同意给孩子购买校服,“现在的校服,比早些年要好看得多,学生也爱穿。”
一位全程负责校服采购工作的老师说,校服应成为学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学校的特色及精神内涵,会潜移默化地烙在学生心上。孩子们毕业后,在某个时间或地点偶然看到校服,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 家长说,校服能避免学生互相攀比
一位8年级学生家长说,自己对制服有天然的认同感,校服穿上就有学生样,规矩整齐,而且还能避免学生互相攀比。
一位7年级学生家长则表示,穿校服能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提醒他有规矩,有计划,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啥。” 学生说,校服能增加对集体的认同感
就读于某重点高中的一名学生说,校服穿在身上感觉特自豪,别人一眼就能认出他的学校,统一的校服也能增加对集体的认同感,甚至有些班级还专门有班服,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的一名学生说,学校的校服很一般,运动款宽宽松松的,看起来不精神。如果不是学校要求穿,他不会主动穿,“我们学校也不是啥名校,穿上校服有那么点儿自卑。”
【不同国家的校服风格】
最时尚:日本
不少中国少年都是从日本动漫里了解校服的。日本校服的普及与设计的水平都傲视全球,水手服的设计更是深入人心。女生校服基本以水手服加短裙、长袜为主,男生则是中山装或西装制服。校服的普及反映日本人重视团队精神及纪律高于个人性格的发展与自由。
日本校服成功之处在于款式设计:男生校服阳刚帅气,女生校服娴雅可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本中学生树立了健康的性别意识。同时,日本校服设计能够随着流行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
最严格:俄罗斯
据媒体报道,自2013年9月1日起,俄罗斯立法规定中小学生上学时必须穿着校服。其实,穿着统一校服上学的传统在俄罗斯已经有将近180年的历史。早在1834年,俄罗斯就首次强制要求在校男生穿着校服。
在澳大利亚,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必须穿校服、黑皮鞋黑袜子上学,只有上体育课时才能换运动服。
最宽松:美国
美国人追求个性,校园环境也相对宽松,学生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以及穿不穿校服。除了教会学校和部分私立学校外,美国的的公立学校都不要求学生穿校服。不过学校还是会在学生毕业时为他们准备统一的服装,好让学生们以统一的形象参加毕业典礼和拍集体照。
最悠久:英国
【互动】
评一评你心中最美的校服
一部《绯闻女孩》,将“校服诱惑”演绎得淋漓尽致,比比哪个学校的校服更美,也成了网友们的一大乐趣。
一件校服就是一段美好的青春回忆。校服是青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