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的文化变迁不只是青春飞扬
校服的文化变迁不只是青春飞扬
-
近日,校服之争再次引发网络讨论。有网友觉得,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虽然对该不该用运动衣作校服各有看法和分析,但在“丑到爆”这点上基本毫无争议。
校服是制服的一种,而制服是职业的一种外在标识。工人的工装、军人的军装、医生护士的白大褂,是儿童对职业的第一次认知,而校服的内涵同样十分丰富。
时尚之都的东京,漫步在妆容精致、打扮入时的人潮中,常常能看到穿着校服的女生,她们中间很多人早已毕业,但她们说:“校服是至今我们最喜欢的衣服。”在英国的大学 “制服日”那天,所有学生会重新穿上中学时的校服,让传承和变化在这里碰撞。
校服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校服的诞生或始自地位象征、标识展示,又或者作为一种符号凝聚着文化上的传承和思想上的需要。
A
变化多样 伴随争议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中国拥有校服这个名词已经将近一百年了,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留下了宝贵的记忆财富。
辛亥革命后出现制服式校服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今天的人们对于女生上学、男女学生同校读书司空见惯,却不知100年前,这简直就是一种梦想。因为在当时传统观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没有读书的权利。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才使得女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而男女同校则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建国之前,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建国初期校服比较随意
上世纪50年代,校服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据说当时有些地方领导,还提出了“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还非常薄弱,它没有群众基础,口号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文革时期不爱红装爱武装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有句话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段时期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这个时期,类似军装的绿装校服被学生喜爱,绿装校服也成为学生的主流着装。全国上下一片绿,学生装也无一例外,军装、军帽、军挎包,书包挎在脖子上,成群结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上世纪80年代海魂衫出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的校服以白衬衣海军装为代表。印象中,那时校服很简单,是蓝白色的,当时学校没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每天穿校服上学,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穿。遇到特殊节日或者庆祝活动时,学校才会提前通知,要求所有学生穿校服。
“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
上世纪90年代起,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豆蔻年华。肥大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
日本校服
引领流行 少女象征
日本是校服大国,论校服的普及与设计的水准都傲视全球,不少亚洲国家的校服也受其影响。女生穿的水手服可说是日本校服的代表,成为少女的社会象征,对流行文化也带来莫大冲击。从明治至今校服在日本已拥有约143年的历史,战前、战后及现在均经历重大变化。校服的变迁反映日本社会与文化的面貌。
最早由军服演变而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吸收外来文化与创新的历史。德川时代一般百姓在佛寺经营的寺子屋或儒者开办的私塾学习,穿的是日常衣服。学徒衣装按其所属阶级(如公家、役人或武士)而定。
明治政府在1871年颁布新学制,以欧美模式为本,建立近代学校制度。不过最初文部省并没有引进西式校服。虽然身份制名义上被废止,学生的服装仍依其所属阶级,唯一不同是武士子弟要“脱刀”入校。作为初期的制服,由和服正装以及里面搭配的衬衫、裙裤组成,这种样式是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选定的,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度。
日本的西式校服最初在官立大学试行,率先引进西式校服的是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工学部前身)。它在1873年开学时,由校方分发像西式陆军军服的深蓝色诘襟服(类似中山装),初期的裙裤组合被叫做“黑色立领学生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这成为日本校服的蓝本。军服式设计主要参考当时德、法等国家的做法。
1879年,日本学习院(学习院大学前身)规定学生必须穿诘襟学生服,采用海军士官军服样式。1886年帝国大学(东京大学前身)亦引进校服。除诘襟学生服外,还规定男生要戴像军帽的校帽。虽然校服以大学为实验场,战前大学对校服的要求并非强制,不少大学甚至不设校服,即使有也大多是重要仪式时才穿。校服在日本基本上是中学的衣服文化。文部省在1888年规定校服的种类及应用,自此校服在日本全国中学普及。男生穿上像西式陆军军服的校服。对女生最初并无明确规定,早年她们多穿和服样式褶裙,后来转为西式水手服。小学方面却没有穿校服的规定,只有部分小学有此要求。
日本“水手服”是怎样诞生的
1921年,日本的福冈女学院院长伊利莎白·李将水手服率先推行。这种款式的意念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是她在英国当交换生时接触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校服亦在亚洲其他地区普及。在香港,它成为了旗袍及六幅裙以外最多学校选用的服装。如同男性的制服一样,水手服也会带有海军的服装式样,这种服装常带有特殊的领子及裙子。伴随季节的变换,夏季和冬季服装的袖子长度和材料会有适当调整,在前面会有一个丝带构成的领结,并和袖子缝合在一起。丝带形式主要包括:领带式、饰扣式和弓形式。常见的颜色为海军蓝、白色、灰色及黑色。
后来,随着军国主义抬头,为了节省资源,校服禁止使用奢侈物料及不必要的设计。日本政府在1941年规定全国中学校服采同一样式,就是穿廉价的国民服,配以军帽。校帽的徽章及校服的钮扣不再使用金属,改用陶钮或玻璃钮代替。战后日本教育受美国影响,迈向自由化。政府不再立例规定中学生必须穿校服,不过大部分中学仍自主地采用校服。日本中学分两大类:公立及私立。在数量上占绝大部分的公立中学基本上采用校服,私立中学使用校服的比例甚至比公立中学还高。因为不是官方强制,所以校服由学生自行购买。
中学以外的情况比较复杂。小学方面,绝大部分公立小学都没有校服的规定,私立小学多设校服,唯其数量不多。幼稚园差不多全部采用校服。大学绝大部分不设校服,少数有校服的大学只要求学生在特别场合(如入学礼、毕业礼及求职面试时)使用。
校服特色是西装化、自由化
上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全盛期,人们生活趋于奢侈,对校服要求日高,校服最大特色是西装化及自由化。长期流行的男生诘襟服及女生水手服渐被西装式校服所取代。当时很多人认为男生诘襟服老套,而且与军装相似;女生水手服则不够时尚及御寒能力不足。西装式校服包括校褛、恤衫及西装裤(女生则穿西装裙),价格不菲。同一时期,放弃校服,改用“自由服”及“私服”的中学及高中(高等学校)有所增加。
所谓“自由服”并不表示可以随意穿着,校方大多对款式及颜色有一些指引;“私服”泛指一般大众可以接受的日常衣着。大城市的中学及高中采用西装式校服,“自由服”及“私服”的比例远比地方的乡间为高。农村地域的学校绝大部分有制服的规定,而且不少仍沿用诘襟服及水手服。现今日本全国中学的诘襟服及水手服使用率分别约七成与五成。
C
英国校服
身份象征 流动校训
如果从源头上考据,世界许多国家的校服,都和英国的校服有些渊源。英国校服的款式被很多国家学走了,但校服社会分层和身份象征的功能只在英国保留着。英国学生的校服从款式、质地,到设计理念都充分反映了英国历史、政治、习俗的变迁。
源自女王的突发奇想
据说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校服的国家,深究英国校服,它至少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最早大约出现在亨利八世时期。当时的校服一律是蓝色,因为蓝色象征谦逊,英国人相信这个颜色能帮助孩子们从小就谦虚做人;当然那时候蓝色的布比较便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英国校服与英国曾是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国在全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突发奇想,将海军制服样式改成小王子与小公主们可以穿的“迷你版”。王宫贵族的孩子纷纷效仿王子公主们的新衣裳,这种款式的服装后来成为英国贵族学校的制服。
1891年,英国已经实现对全国儿童的免费教育,接受免费教育的孩子主要上的是教会学校。由于学校都是教会创办,校服的款式也带有当时教士装扮的风格:蓝制服外套长及脚踝,校服外套里面必须配有丰富褶皱的衬衣。
贵族学校竞相攀比校服
但其实后来贵族学校的竞相攀比是与当初英国统一校服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的。本意是想借统一服装体现社会公平,平衡较差家境孩子的心理落差,但最终校服分化还是成为了英国不同社会阶层身份的一种体现。在普通中学,学生们穿的是羊毛和化纤混合质地西服套装。
而在著名私校伊顿公学,一套校服高达2000多英镑,重要场合学生需穿着晚礼风格燕尾服,平时则是剪裁合体的西装和马甲,学校努力培养着学生的绅士风范。按照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穿燕尾服是对未来的国家管理者进行的一种训练。
面对咄咄逼人的伊顿校服文化,一些不甘落后的名牌私校也纷纷祭出自己的撒手锏。位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的基督学校,干脆让男生们身着一直可以拖到地上的蓝色外套、黄色长袜,校方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校充满贵族气息。伦敦切尔西花园别墅女校校服是一件精心剪裁、迷人的碧绿色花呢外套,一顶别致的小贝雷帽,每个女生从你身边走过,都让你以为擦肩而过的是一位年轻的女王。
校服是流动校训
现如今英国校服的款式已经被很多国家模仿开来,但校服社会分层和身份象征的功能只有英国依然保留着。英国学生的校服从颜色、质地、款式、设计都充分反映了英国历史、政治、习俗的变迁,因而有人说,英国校服是一部社会变迁史。英国校服始终保留其低调和贵族的传统,被认为是最正统的校服。“学院风”是对英式校服的时尚概括,英国校服正是促进英国时尚的重要力量。
位于英格兰伯克郡的英国著名私立中学惠灵顿公学,是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于1853年发起并创立的,是英国四大公学之一。该校的校服主题色是黑色和黄色。黑黄相间的颜色代表肃穆和荣耀,这也是这所学校自建成以来的校训理念。英格兰的利兹大学将校服的主色调定为黑色和绿色,这样的设计反映出这所在工业革命之后建起的英国大学所倡导的“稳重和发展”的治学理念。
据2010年《每日邮报》报道,英国霍舍姆基督学校曾打算更换有458年历史的校服,没想到遭到学生们的反对。他们的传统校服颇具威尔士风格:深蓝色长袍、白色领巾、黄袜子,搭配黑皮鞋。学生们表示,这身经典服装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霍舍姆基督学校的学生,它既满足了同学们追求个性的愿望,又给大家带来凝聚力。古老的校服甚至为霍舍姆基督学校赢得了“蓝袍学校”的昵称,该校学生则亲切地称呼这件蓝袍为“家中一宝” 。
除了各个学校有自己的校服主色调之外,多数校服上还会绘制校徽图案,来显示学校最初的治学方向。像牛津大学里的一些主攻工程类专业的学院,其徽章图案中就会包含一些抽象的测量仪器,而如果你仔细观察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校服上的校徽,就会发现代表捍卫自由和荣誉的盾牌图案。
近些年英国校服有了高科技含量,比如一种用特强人造纤维布料制成的校服能防利器。另据报道,前几年,英国还生产出能全球定位的校服,以确保孩子和家长的联系。